新光證券2712遠雄來台股2023存股推薦ptt證券開戶平台

 

系統自動摘錄國內外經濟新聞,其新聞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新聞01

© Reuters. 松景科技(01079.HK):今日股價及成交量出現上漲、控股股東已出售2.6億股 格隆匯1月20日丨松景科技(01079.HK)公佈,集團董事會注意到公司股份今日的股價及成交量出現上漲。 董事確認,除公司獲Sage Global Holdings Limited (“Sage Global”,即公司控股股東,其由董事會主席、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張三貨最終及全資擁有)吿知,於2023年1月20日上午九時十四分,Sage Global已出售合共2.6億股股份,佔公司全部已發行股本約19.60%之外,其並不知悉任何導致該等股價及成交量變動的原因,亦不知悉任何必須公佈以防範公司證券出現虛假市場情況的任何資料或任何須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香港法例第571章)第XIVA部須予披露的內幕消息。 據公司作出一切合理查詢後所知、所悉及所信,股份買方為公司及其關連人士的獨立第三方。於完成出售事項後,Sage Global將持有454,163,680股股份,佔公司全部已發行股本約34.23%。Sage Global仍將為公司的控股股東。 公司預期出售事項將不會對集團的營運造成任何不利影響。

新聞02

1/6盤前》春節備戰迎急單 這檔曝轉機 工商時報 梅中和 2023.01.06 FacebookLineTelegramTwitterWeChatPrintFriendly 台股今(1/6)日盤前掃描的重點新聞如下: A.利多因子: 1.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3)於美西時間5日於拉斯維加斯正式開幕,由於消費性電子需求持續疲弱,近幾年維持強勁需求的車用電子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已躍居展會最大亮點,包括BMW及Stellantis兩大車廠執行長亦發表專題演說,CES 2023儼然成為全球電動車及自駕車科技競技場。 2.全球PCB龍頭廠臻鼎-KY(4958)5日公布2022年12月營收166.91億元、月增11.11%、年減19.63%,2022全年累計營收達到1,713.56億元、年增10.54%,達成公司年初所訂下的雙位數成長目標,並再次改寫歷史新高。 3.IC設計龍頭指標股聯發科(2454)盼到外資送暖,海通國際證券指出,市場空頭先前對競爭關係擔憂已過分誇張,導致股價過去一個月來落後大盤,但實際情況沒那麼嚴峻,加上大陸智慧機庫存下降,重新補貨在即,維持聯發科「優於大盤」投資評等,推測合理股價840元。 4.佳世達集團(2352)5日公布2022年12月合併營收179.84億元,較前一年同期減少18.4%,較上月減少6.3%。累計2022年合併營收為2,398.29億元,接近2,400億元大關,較2021年增加139億元,年增率為6%,再度刷新歷史紀錄。 5.伺服器遠端管理晶片(BMC)廠信驊(5274)2022年全年合併營收出爐,順利繳出年成長超過4成的成績單,並改寫歷史新高,符合公司原先預期。法人指出,資料中心及伺服器市場第一季將受到工作天數較少影響,預期信驊第一季營收可能繳出季減成績單,最快在第二季營運開始回溫。 6.散裝航運龍頭慧洋海運(2637)5日自結2022年12月合併營收15.01億元,年、月雙減,主要受運價走跌影響,自結稅前盈餘0.99億元,每股稅前盈餘0.13元;累計2022全年合併營收249.13億元,年增29.96%,自結稅前盈餘105.99億元,每股稅前盈餘14.2元,寫歷年新高。市場傳出,慧洋將發放年終獎金高達15個月。 7.虎年封關倒計時,台股元月效應面臨堪稱「史上最長」年假壓抑,「賣股變現好過年」聲浪高漲,黃金、金融「雙金股」成資金好去處,佳龍(9955)5日先飆漲停,金益鼎(8390)、光洋科(1785)跟漲,兆豐金(2886)、富邦金(2881)等金控股也有撐。 8.外傳蘋果通知大陸廠商減產,衝擊蘋果及陸廠股價,大陸2022年手機出貨也衰退逾三成,全球手機市場需求疲弱,但台系蘋概相關個股已先行修正,包括台積電(2330)等16檔概念股面對利空,沒在怕。 台系蘋概股如群創、聯詠、台積電、中光電、國巨、百和、正隆、華碩、玉晶光、譜瑞-KY、宏捷科、穩懋、達運、菱生、志超、聚鼎等16檔個股,因去年股價跌深,5日反而不懼利空,股價齊步上揚,本周以來也見到法人進場加碼。 9.受到淡季來臨與客戶在農曆年前拉貨動能不高影響,群光(2385)、群電(6412)母子2022年12月營收下滑,群光營收85.66億元,月減11.1%、年減14.2%,群電營收為30.30億元,月減9.6%、年減7.4%,不過在前三季營收走揚下,群光、群電去年營收都創下歷史新高,即便PC不振,法人仍預估群光營收年增率將有高個位數、群電則上看雙位數百分比。 10.旺季告一段落,大立光2022年12月合併營收回落,僅勉強守住40億元大關,所幸有蘋果新機效應發酵,帶動9月之後的營收回春,全年營收順利翻正,雖然年增率僅1.52%,不過總算是順利終結營收連3年走跌的窘境,惟元月適逢農曆春節,工作天數減少,大立光也不諱言,元月應會比去年12月差。(中性看待) 11.漢達生技(6620)受惠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用藥、胃食道逆流、戒菸輔助劑和治癌症等四大重磅藥物,可取得藥證上市,推波2023年起將進入高獲利新紀元,法人看好EPS將由5元起跳;董事長劉芳宇表示,今年是「轉變年」,未來會越來越好,期許三年內市值能達10億美元。(閱讀全文) 12.IC設計服務廠創意(3443)2022年12月合併營收達31.18億元,寫下單月歷史新高,且繳出年增幅超過100%的強勁成長幅度,推動全年合併營收240.4億元歷史新高表現。 對於2023年營運展望,法人表示,創意受惠於全球大客戶的AI、HPC訂單持續委外,全年業績有望更上一層樓。 13.鋼市需求加速回溫,中鋼(2002)雖然1月遇到農曆春節長假,訂單量較少,但預期年後2、3月訂單量湧現,已規劃春節期間產線調度,除鋼板、冷軋等產線停工,大部分產線維持生產,估計第一季內外銷接單量可望達標,達到240萬公噸左右,且下游中鴻(2014)、燁輝(2023)等鋼廠也都只停部分產線或縮減停工天數。(閱讀全文) 14.泰鼎-KY(4927)5日公告12月營收10.14億元、月減12.7%、年減35.9%,累計2022全年營收149.06億元、年增0.7%,受益於上半年度客戶需求有撐,泰鼎2022年整體營收小勝2021年。 15.宏碁集團旗下資安服務商安碁資訊(6690)與創新性資訊系統整合服務商智聯服務(6751),公告2022年12月合併營收雙雙來到歷年同期新高,並帶動其第四季及全年度營收亦皆同步刷新單季及歷年度紀錄。兩業者之前三季累計獲利也已超越前一年的全年表現,為其2022年度營運帶來登頂佳績。 16.走過疫情考驗,鴻海2022年12月營收重返成長軌道,儘管單月營收僅以6,293.39億元,寫下歷年同期第三高,但全年營收6兆6,219.42億元仍順利創高。展望今年首季,鴻海表示,展望應會與外界預期大致相當。(中性看待) 17.配合英特爾(Intel)、輝達(NVIDIA)及超微(AMD)接連在CES 2023上正式發布新一代行動CPU、GPU平台,兩大板卡廠技嘉(2376)及微星(2377)也紛紛端出全新升級的筆電新品,隨後並推出NVIDIA GeForce RTX 4070 Ti全新系列顯示卡,為旗下PC及板卡業務添備戰力。 18.中央銀行5日公布2022年12月外匯存底,單月月增27.31億美元、餘額來到5,549.32億美元,全年餘額增加65.24億美元,且連續25年均增加、創史上最長增加紀錄。合計前後二任總裁任期間,我國外匯存底增加4,714.3億美元,合新台幣高達14.47兆元。 19.宏達電在企業市場拓展有成後,眼光重新轉向消費市場,在CES亮相首款針對消費市場推出的VR一體機XR Elite,結合既有一體機Focus 3的功能與輕便型VR眼鏡FLOW的外觀,並首度內建全彩鏡頭以提供全彩MR體驗,號稱是應用範圍最廣的XR設備,6日在台開放預購,台灣建議售價為34,900元。 20.受年底放鬆防疫措施帶動,大陸2022年12月服務業景氣度在收縮區間邊際改善。財新5日公布,當月財新大陸通用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服務業PMI),雖為連續第三個月處在景氣分水嶺下方,但較11月高1.3至48,且高於市場預期的46.8。 21.暌違三年,大陸和香港將於8日起恢復邊境通關,第一階段的通關規畫顯示,陸港邊境的7個口岸將於全部恢復運作,單日共開放6萬人透過陸海空途徑入境大陸。香港入境旅客僅需持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進入大陸後無須接受核酸檢測。 22.中華電信拚建5G基地台,2023年整體行動網路資本支出預估落在百億元,5G基地台總數將由2022年底的1萬6,000多座擴增至2萬座。 23.處理器大廠美商超微(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Lisa Su)應邀在CES 2023發表首場專題演說時指出,人工智慧(AI)功能將散布到各領域,並助攻高效能(HPC)及自適應(Adaptive)運算,協助混合工作模式、健康照護、航太、電競等各領域,獲得最佳運算效能。 24.蘋果供應鏈出現巨大變動,在鴻海富士康產能受疫情衝擊時期,大陸代工廠立訊精密透過優異的救火表現成功轉正,傳出將與蘋果簽訂高階iPhone大單,打破富士康獨家組裝iPhone Pro的果鏈格局。 25.全聯併大潤發2022首年合計營收超標破1,900億元,全聯董事長林敏雄指出,全聯去年營收超越1,650億元,大潤發持平約250億元,合計突破目標1,900億元,今年整體勢必超越2,000億元大關。 26.地方年終獎金有著落了!中央循例在春節前啟動年關資金調度機制。行政院5日宣布,去年經濟表現良好,統籌分配稅款實徵數額較預算數額大幅增加,112年度中央政府協助地方政府年關資金撥付數將達1,218億元,比去年增加逾300億元。 27.因應2050淨零轉型,高公局預計在國道服務區設置160格充電車位,計畫共分三期;前兩期都由中興電工拿下,下周將舉辦第三期公開說明會,預計最快3月公告招商,擴充88格充電車位,也是三期中最多的一次。 28.薪資服務業者ADP在5日公布美國去年12月民間部門就業人數增加23.5萬人,遠高於市場預估的增加15萬人和11月的12.7萬人,加上11月職位空缺仍超過1,000萬個,市場擔心聯準會(Fed)因未能給勞動市場降溫而繼續積極升息。(中性看待) 29.日本消費電子巨頭索尼(Sony)跨足電動車,攜手日系車廠本田(Honda)打造的電動車品牌Afeela,4日在拉斯維加斯消費性電子展(CES)上亮相,預定2026年正式交車。 30.最新調查顯示,儘管2023年充滿不確定性,衰退風險、通膨風險令人擔憂,消費者支出可能下滑,但多數財務長認為今年企業資本支出不會縮減,而是增長或持平。 31.北半球今年冬季氣候異常溫暖,促使歐美天然氣需求大幅下滑,價格甚至回到俄烏戰事爆發前水平。這不僅緩解歐洲冬季能源短缺擔憂,也打亂俄國總統普丁縮減天然氣供應以懲治歐洲的如意算盤。 32.大陸各地陸續進入「兩會」舉行期間,各地2023年經濟發展目標陸續出爐,其中,濟南、青島、長沙、合肥、鄭州、福州、武漢等七個主要城市,2023年的GDP年增長目標均訂在5.5%以上,展現地方政府對新一年經濟表現的樂觀預期。 33.CES 2023登場,面板廠紛紛展示車用顯示新技術,友達展出大尺寸FIDM Plus一體化顯示方案,搭載A柱到A柱55吋超大型曲面顯示器,呈現新一代智慧座艙。 元太發表新世代段碼電子紙顯示器E Ink Prism 3,具備動態變換色彩特性,更攜手BMW展出可多色變換車體表面新款概念車i Vision DEE。群創除提供車用顯示解決方案外,更提供「車用內飾工藝服務」,朝Tier 1前進。 34.PLATTS報導,伴隨油價區間震盪成本支撐,加上庫存去化廠商挺價氛圍及低接買盤增溫,遠東區五大泛用樹脂最新現貨行情延續連漲走堅態勢。其中,PVC強漲55美元,每噸價格885美元,蓄勢挑戰900美元整數關卡,表現最佳,台塑(1301)、華夏(1305)、聯成(1313)營運加分。 35.健喬(4114)12月營收4.63億元,月增15%、年增39%,創新高;累計2022全年營收43.95億,年增36%。由愛克痰600mg發泡錠已取得大陸藥證,法人看好2023年可延續成長力道。 36.東陽(1319)坐擁AM(售後維修)汽車零件市場成長商機,加上大陸新廠切入特斯拉等大陸電動車廠供應鏈,2023年營運動能強勁,亞系外資給予「買進」評等,目標價58元,距離5日收盤價42.3元,超過35%的上漲空間。 外資估,東陽2023年AM事業營收將有8%的增幅,OEM(車廠代工)汽車零件業務兩岸將分別有2.5%與5%~10%的年增表現。東陽自估至2025年,電動車業務將貢獻大陸OEM事業25%~30%營收。 37.工業電腦(IPC)廠2022下半年受惠缺料情況緩解,出貨動能轉順,業績逐步走揚,12月在季底拉貨效應顯現之下,營收可望繳出亮眼成績,第四季營收維持高檔水準,市場看好,IPC族群在手訂單能見度高,庫存情況持續改善,2023年首季表現將淡季不淡。 38.電池模組廠順達(3211)公布2022年12月營收,受惠於長假前的提前拉貨效應,該公司12月營收達19.33億元,月增1.05%,寫2022年單月最高紀錄,儘管2022年營收受筆電庫存調整而下滑,然上季營收登上九季新高紀錄,上演拉尾盤的亮麗表現。 39.台灣高鐵(2633)5日公布2022年12月營收,受惠疫後解封及出遊跨年旺季帶動旅運量提升,營收重返40億元整數大關之上,達42.46億元,年增13.24%、月增13.13%,創2020年2月疫情爆發以來單月新高。 40.台股進入2023年,電子業陸續進入庫存調整階段,法人認為金像電(2368)2023年將受惠網通與伺服器訂單成長,NB則受庫存調整拖累。至於矽創(8016)將隨著新機備貨,矽創第二季將逐步回溫。 B.利空因子: 1.美國就業數據顯示勞動力市場依然強勁,加劇投資人對於聯準會鷹派升息的擔憂,華爾街股市5日開低走低,午盤過後受到聯準會官員的鴿派言論提振,股市一度從低點上漲,不過尾盤仍失動能,四大主要指數終場盡墨。 道瓊工業指數挫跌339.69點或1.02%,以32,930.08點作收;標普500指數下跌44.87點或1.16%,收3,808.10點;科技股那斯達克指數下滑153.52點或1.47%,收10,305.24點;費城半導體指數挫跌50.94點或1.98%,收2,518.52點。 2.戴德梁行5日最新統計,金流斷鏈,去(2022)年土地、商用不動產市場都明顯萎縮,成交額分別為1,718億、1,258億,年減幅達17.6%、四成,為近三年最低。今年若賣方不願讓利降價,預期土地、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將雙雙再斬一成、二成,分別下探至1,500億、1,000億元。 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表示,政策斷金流,不動產市場資金行情宣告結束;預期2023年只有一個字:「跌」。 3.升息造成外資大幅撤離台股。金管會5日公布,2022年12月外資淨匯出7.8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40億元),是近四年來首次12月外資呈現淨匯出,累計2022年外資淨匯出135.64億美元、約新台幣4,165億元,創下史上單年最大淨匯出量。 4.美國科技業裁員風潮越演越烈,亞馬遜自去年底宣布裁員以來人數持續擴大,目前裁員總數已超過1.8萬人,相當於營運部門正職員工總數的5%,是去年底矽谷科技業裁員潮爆發來裁員規模最大的公司。 5.近期政府持續打房、交易量砍半,全聯暨元利建設董事長林敏雄5日在出席全聯「請支援防詐」活動後,對今年房市表示「應該不好」,景氣不好推案量會減少,元利建設不是上市櫃公司也可以不推案。 6.在中美關係緊繃,以及美方在科技領域持續對中國壓制下,原本保持觀望的跨國科技業者,近期開始加速供應鏈「去中化」以分散生產風險,這股風潮也蔓延到筆電業。市場5日傳出,戴爾(Dell)希望到2024年停止使用中國製造的晶片,並通知供應商大幅減少在中國生產的其他零組件;惠普(HP)也評估將生產線撤出中國的可能性。 7.眼看高通膨、高利率及強勢美元持續打壓韓國出口需求,掌管智慧型手機與消費電子產品的三星電子共同執行長韓宗熙預期,今年電子裝置需求冷淡,但三星將視危機為轉機,加速整合旗下消費電子裝置與軟體服務。 8.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談房市,形容2022年第四季房市正如「三太子」國泰霖園集團三公子蔡鎮宇所預言,已「脫褲圍海」,量、價、買氣都掰了;2023年房市,顏炳立鐵口直斷一個字:「跌」,如「狡兔追月」,就像台語歌「黯淡的月」,就看誰要開出降價第一槍,房價降幅預期上看10%,尤其「聞積起舞」的推案量大區域。 9.近年營建成本上揚導致財務規劃脫軌,已使多件新北市都更案停擺。指標大型行庫在最新的不動產市場評估報告中,引述訪查新北市建商看法指出,近一年由於營建成本上揚,導致都更案原先的財務規劃,尤其是權益分配已偏離行情,多件新北都更案因此停擺。 10.企業借款意願下降,2023年經濟動能現警訊。金管會5日公布,國銀2022年11月底放款餘額為36.6兆元,比前一個月減少512.6億元,為2021年4月之後、19個月來首見衰退,但若扣除新台幣升值、讓外幣放款兌回新台幣餘額減少的因素,國銀放款應是35個月來首見衰退。 11.在市場陷入悲觀中,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5日對2023年經濟情勢仍持相對樂觀指出,電機電子產業上半年會因為庫存壓力「辛苦一點」,但下半年就會落底回升,整體而言,可以審慎樂觀的期待,「不會很糟」。(中性看待) 12.由於天豐新能源允能風場爆出財務危機,引發外界擔憂未來離岸風場建設,且區塊開發選商才剛完成,為避免風場無法如期完成,經濟部在區塊開發選商行政契約中,將訂出「天豐條款」,確保後續不會有開發商延誤併網、且縮減風場展延時間,從1年縮短為6個月,並輔以重罰,要求開發商需如期如質完工,確保能源轉型能準時達標。 13.隨著美國、歐盟、中國在政策上支持2035年前禁售燃油車,電動車技術推進出現大躍進,並進一步帶動自駕車技術加快跨入Level 3。由於電動車及自駕車的晶片含量(silicon content),呈現倍數成長趨勢,將對台灣半導體供應鏈2030年營運帶來明顯助益,有效淡化消費性電子低迷需求衝擊。 14.大陸首波崛起的新能源車廠,歷經前幾年的高速增長,剛交出的2022年成績單卻是欲振乏力。蔚來董事長兼CEO李斌近日在全員信上直指遭遇八大問題,包括加強內部管理和溝通效率、軟硬體品質有待強化等,並強調,要對2023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困難做好心理準備。 15.聯準會(Fed)周三(4日)發布去年12月會議紀錄,文中一反常態用相當直率語言,警告投資者不要低估Fed透過高利率打擊通膨的決心,而且沒有任何一名決策官員預測今年將開始降息。 16.美國眾議院議長選舉歷經兩天六輪投票,呼聲最高的共和黨領袖麥卡錫,在黨內20位極右派議員跑票杯葛下,得票還是沒過半,即便前總統川普喊話支持也沒用。華爾街分析師指出,若議長難產僵局持續下去,市場對美國財政前景感到憂心。 17.美國2022年汽車總銷量周三出爐,受累於供應鏈打結以及經銷商庫存低迷,全年總銷量不到1,400萬輛,寫下逾十年來最差表現。 18.大陸新能源車市年底遇阻,12月銷量年增45%逾73萬輛,增速較前期大幅滑落。當中關鍵是,特斯拉中國期間批發銷量月減逾4成至5.5萬輛,為五個月以來單月最低水平。 19.富采(3714)公布2022年12月營收,受到傳統淡季及終端需求不佳衝擊,12月以及第四季營收雙創掛牌新低紀錄,其中12月營收僅14.65億元,與前一年度同期相較呈現腰斬,第四季營收季減12.17%,雖然符合公司第三季法說會上釋出的「季減雙位數」財測,但季營收年減40.4%,法人預期,恐難逃赤字壓力。 20.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研究顯示,由於多數供應商已開始減產,2023年第一季NAND Flash價格季跌幅將收斂至10%~15%,削價競爭也在原廠啟動減產後獲控制。(中性看待) 21.檢調獲報,上櫃觀光股寶得利國際(5301)負責人張雅琍涉嫌於2017年至2019年間,結合股市炒手炒作公司股票,獲利近3,000萬元,台北地檢署5日指揮調查局台北市調處兵分12路搜索,並約談張女等12人,晚間移送北檢複訊。公司5日發布重訊表示,全力配合調查,對公司營運及財務並無影響。 22.工紙大廠榮成(1909)5日公布2022年營收529.22億元,年減6.4%;自結稅前虧損8.53億元,相較前年稅前賺進28.72億元,由盈轉虧,創下近20年以上最差單年損益表現,換算每股稅前虧損0.67元。 23.砷化鎵晶圓代工龍頭穩懋(3105)去年12月營收10.85億元,年減53.67%,上游磊晶廠全新(2455)則是1.83億元,年減32.12%、但月增23.98%。 延伸閱讀 最長年假效應 13檔雙金股趁勢吸金 允能風場爆雷?8家本國債權銀行曝光 急單湧入 這檔MCU IC吸睛 兔年獲利大跳躍 這金控股有戲 景氣落底+轉機 這2檔IC有戲 台股盤前掃描

新聞03

© Reuters. 萬泰生物(603392.SH):2022年度淨利預增134.44% 格隆匯1月19日丨萬泰生物(603392.SH)公佈,公司預計2022年年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47.39億元,同比增加134.44%;公司預計2022年年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45.25億元,同比增加132.59%。 本期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公司二價宮頸癌疫苗繼續保持產銷兩旺,收入及利潤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檢測市場需求旺盛,公司新冠檢測相關原料以及檢測試劑的收入及利潤實現增長。

1603華電台股2023存股推薦ptt, 2023國泰中國A50存股名單推薦, 2023國泰台灣5G+高殖利率股票推薦

OPEN445RE115EF5EE

 


2023新光證券開戶攻略》 2023永全手續費低消 2023中鋼存股名單推薦2722夏都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dcard 3028增你強高殖利率股票推薦 《貴金屬》COMEX黃金下跌0.5% ETF持倉減少...

 

arrow
arrow

    s66yn5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